电动车进高楼 最高罚款 1万元
电动车进高楼
最高罚款 1万元
家有电动自行车的南海市民请注意!日前,应急管理部公布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7种违规行为,最高罚款1万元!
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猛于虎。尽管在各部门持续的宣传下,在住宅内及楼道处为电动车充电的情况大大减少,但从数据统计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期为大家解读《规定》的亮点,同时介绍电动车相关消防安全常识和发生火灾后的自救方法,一起来了解。
针对电动车停放及充电是如何规定的?
《规定》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最高可处以10000元罚款。
居民电动自行车如何停放?充电怎么办?
《规定》提出:“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独立设置,并与高层民用建筑保持安全距离;确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应当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
此外,《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充电设施应当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严禁在高层建筑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这7种行为,最高可罚款
1万元
为保障安全,《规定》还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根据《规定》:
(一)在高层民用建筑内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未履行动火审批手续、进行公告,或者未落实消防现场监护措施的;
(二)高层民用建筑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外装饰妨碍防烟排烟、逃生和灭火救援,或者改变、破坏建筑立面防火结构的;
(三)未设置外墙外保温材料提示性和警示性标识,或者未及时修复破损、开裂和脱落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
(四)未按照规定落实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或者安排不具备相应条件的人员值班的;
(五)未按照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的;
(六)因维修等需要停用建筑消防设施未进行公告、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落实防范措施的;
(七)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
上述七种行为,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安全提醒
如何预防电动车火灾?
1.控时间。电动车充电一定要远离易燃物品,充电时间不可以过长,否则充电器过热容易引发火灾。应当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充电,原则上不得超过10个小时。尽量不要在夜间睡眠时间充电,切勿掉以轻心。
2.禁室内。不要在狭窄、密封的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和充电,应尽量在室外进行,充电时要选择合适的线路,线路敷设应固定安装,要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
3.禁楼道。不要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内(楼梯间、走道、三合一场所室内)充电,且充电地点要与楼梯间保持安全距离。否则一旦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会直接阻断消防逃生通道和救援通道。
4.勿改装。不要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有些人喜欢为电动自行车加装音响、照明灯等,但这样容易造成线路负荷过大,引发火灾。电动自行车出现故障时,要找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自己不要擅自拆卸,要确保电器线路和保护装置完好。
5.重质量。购买时,应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市场知名度较高、知名品牌的电动自行车,不要贪图便宜而忽略产品质量。
6.不飞线。飞线充电非常不安全,且无人照看极易发生火灾。
7.勤检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小区业主、楼长要加强排查,住户要互相监督,看见有将电动自行车推进室内停放充电的,或将电池拆卸置于室内充电的,要立即向房东、物业或拨打12350举报。此外,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要人走断电,电池要存放在专门仓库。
8.防自燃。天气炎热时,尽量不要将电动自行车置于阳光下猛烈暴晒,不要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易燃易爆物品旁边,防范电动自行车自燃。
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
如发现楼梯间没有烟火蔓延或受波及范围不大,楼梯畅通,应首先选择沿楼梯向室外逃生。
如楼梯间烟火比较大或被阻断,切不可盲目沿楼梯向下逃生,而应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跑向楼上躲避,如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值得一提的是,湿毛巾折叠8层后可隔绝60%的烟气。
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通过防火门后应及时关闭,如果楼道被烟气封锁或包围,应该尽量弯腰,尤其是将头部的高度降低,用湿毛巾或者衣物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低楼层的群众也可选择用缓降器、安全绳、连接床单等方式,或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逃生。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刘浩华
(《电动车进高楼 最高罚款 1万元》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未成年人打疫苗 热点问题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