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外婆的﹃光盘﹄精神

来源:罗村社区2020年08月28日    

◎纪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诗人用最为朴实的语言告诉后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

记忆中,我第一次听到这首诗作,便出自于外婆之口。外婆由于身体原因,在我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她勤俭节约的精神。那时我还小,人们刚刚跨入二十一世纪,各家各户也都渐渐富裕了起来,有些人家以浪费为荣,甚至相互攀比,仿佛家门外倒掉的粮食越多,才能够显示出自家的“阔绰”与“大方”,至今想起,都觉得是很坏的社会风气。

记得有一次,邻居家里办喜事,外婆带着我去吃酒席,席上有各类菜品,因为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东家怕人家笑话,所以给的分量都很足。等到庆典结束,酒足饭饱之后,每个盘子里至少还剩下将近一半的菜品。外婆便递给我一个袋子,准备打包回去,不料有几个人抽着烟,放声大笑了起来,对着我外婆说道:“你看看你们家,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个寒酸样,没出息!现在什么年代了,别人吃过的饭很好吃吗?”说罢便指

着外婆继续笑起来,外婆没有理他们,仍旧继续打包着,并且把剩下的烟酒都收起来,一起返回给了东家。在回去的路上,外婆给我讲了她小时候闹饥荒时周围村庄的惨状,还讲了新中国成立后,全村人一起开垦荒地、兴修水渠,甚至为保公粮而舍命抗洪的故事,那是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震撼,“节约”二字便深深印刻在了我的人生字典里。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早已长大成人,不再是调皮的小孩子,每当我在外吃饭,看到别人浪费粮食的场景时,我心里便十分难受,甚至有时候会忍不住说几句,常常引来他人不屑和愤怒的目光。这时,我似乎总能在恍惚中看到远处正在屋檐下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外婆,那轮廓变得清晰可见,她一直望着我,教导着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像她一直在我身边一样。每当想起外婆的“光盘”精神,餐桌上的那一幕便会突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