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乡愁

来源:罗村社区2020年08月07日    

乡愁

◎张未

犹记得年少时,乡村里有一口老井,养育了几代人的水流依然每天湍流着,它就像乡村的脉搏,随着脉搏的跳动,每天注入着新鲜的血液。村头的那口石磨,虽然饱经风霜,但依然像地标一样,矗立在那里,每当我看到它,我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那个我一辈子都不会认错的地方,即使我闭上眼睛都不会走错。

乡村总是给人一种贫瘠、悲伤、病痛之感,随之有关写出的乡村文字被称之为“乡村文学”、“疗伤文学”,或是“寻根文学”。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毕竟乡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认为乡村除了贫瘠、悲伤、疼痛之外,它更多地给了我无尽的欢喜和心灵的慰藉。

这其中以乡村为背景创作的文学要属当代莫言的《红高粱》和余华的《活着》了,他们的文字不仅优美,而且透过作者笔下的土地,凸显了人性的厚重。

城市容得下我的肉身,却容不下我的思想。乡村容下了我的思想,却容不得我的肉身。我时常在午夜中思考,以及凝视远方,我在哪里,我想要去哪里?

我的一个作家朋友曾经说过:“以笔为针的人,不仅要为世界缝补灵魂,还要扎醒自己的愚钝和浅薄!”我认为自己前三十年是愚钝和浅薄的,为了逃离乡村,我远离了自己的故土,那时我认为走出了乡村,便是走出了贫瘠,摆脱了愚昧。实际上现在看来,三十年后的我依然愚钝和浅薄,因为我的内心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开心时它为我开心,我伤心时它将我陪伴。

我一直逃离的地方,实际上一直是我心之向往的地方,可惜我再也回不去了,故乡也许容得下我的思想,却怎么也容不下我的肉身了。正应了我作家朋友的另一句话:“错将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都是酸!”而我这么多年不就是把陈醋当成了墨,写进了我的人生里吗!

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曾经感染了无数人,刘亮程在《朗读者》节目中曾经回答董卿,他说,他的心一直在乡村,即使在外多年,他依然最牵挂的还是乡村,而我们每个人出生的地方,便是生在我们心灵底处不可磨灭的眷恋,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更是扎根在我们心目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