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来南方后,我变成了南方人

来源:罗村社区2020年05月22日    

◎逢维维

朋友说,几十年不见,你咋还保持小姑娘的身材?从身后看苗条可人,永远18岁,脸型也越来越纤细小巧,由鹅蛋脸到瓜子脸,由瓜子脸到时下最时髦的巴掌脸。朋友追之问之,细思良久,我才从唇间悠悠吐出,南北饮食不同导致的吧。

北面南粥,说的是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粥,古来如此。何谓北,来广东后才知道,广东人把广东省以外的称为北,甚感诧异。起初还和他们争执,应以长江为界而划分,可是广东人总是很坦然地说,我们就是这样区分的,广东以外的都叫北方人。入乡随俗,只能尊之听之。不知是随俗的原因还是久居同化之,相貌身材也渐渐变得南方,骨骼清秀了。

南方人喜食粥。一天不吃粥,不说活不下去,至少是活不好的。仅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家里人甚至可以三餐都吃粥,变着花样吃。清代文人沈复在文中多次提到喝酒后回家,他的芸娘一定要熬粥让他热热地吃下,然后才美美躺下做笑梦去也。这不独是文人的享受,也是南方百姓生活写照。

粥在南方就是养命续命的粥。如《粥经》中说:“粥可大补,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于富贵贫贱之人。”这样看来粥确实是平常如饮水,日日吃的。何况广东人把粥的做法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富丽堂皇的五星级大酒店,粥是一定有的,无论咸的、淡的、甜的还是海鲜。无粥不成席,粥能够补身子,可以开脾胃,可以煮成素,可以煮成荤,热天代茶喝,冷天代酒喝,酒席不可天天吃,吃多会腻,粥一天不吃可不行,不吃,就会心慌。在外的游子,无论多远,还是会想念家中那碗粥。正所谓“千日奔驰一碗粥,万里还乡终不愁”。

南方人天天吃粥,他们脸上的骨骼肌肉不像北方人那样吃面食辛苦地咀嚼和上下左右的运动,饮食上的差异会不会导致骨骼上的差异呢?北面南粥,北硬南软,北粗南精……

广东人在吃上以精致、精细、方便、软烂为主,例如鸡鸭鱼肉等,很少有大块大块的像北方那样一整一盆,粗犷豪迈的大块头不甩开腮帮子啃都吃不到嘴里,而广东则喜欢把各种肉剔骨去筋,再用专用的工具千捶万捶,把肉捶至糜烂,搓成一个个鱼丸、猪肉丸、牛肉丸等,每一个圆圆的丸子丢到桌上都能像乒乓球那样弹跳起来才行,就连广东人最热爱的有好意头的凤爪,也是烹调得软烂无骨,基本上不用动用脸上骨骼肌肉大肆咀嚼,更不会因啃骨上边边角角的肉而让脸用力到变形,他们总是体贴周到地把食物分解得恰到好处,在不动声色中保护脸上的肌肉和骨骼,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南方人,能不精致小巧,骨骼清秀,袅娜动人吗?我们和食物的关系往往是相生的,在塑造食物的同时也被它们塑造着。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像反复压揉拉扯的面团,身上有一种结结实实的韧性;喜米饭和米粉的湖南人则求快,性格爽利。可见相貌、身材是和饮食,地域,有关的。

君不见,饭前必喝汤的是广东人,一碗汤下去,胃中的空间已占半个馒头的位置,还有多少空间容纳其它食物呢?只要落座必喝茶汤的也是广东人,一杯又一杯的浓浓茶汤喝下去不就是刮脂的利器吗?在广东一日三餐都是干饭,没有汤汤水水,就好比海里的鱼被扔到岸上等着被晒干。这些或许是广东人长得精瘦苗条的原因,这或许也是我一个北方人到了广东以后变成南方人的原因吧。

在饮食上入乡随俗,无论是身材还是相貌,真的是越来越清秀了呢。“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面对朋友的追问,我咂摸出来南方后,我变成了南方人的另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