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在人生的河边捡石头

来源:九江社区报2021年08月04日    

◎关淑婷

旅行的意义于我,除了更好地回家,还有想起那些跋涉过的山水、交谈过的陌生人、遇见过的趣事,以此滋养着在似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日子中的自己:别人的平凡,即自己的独特,反之亦然。

南疆之行比想象中要好。本以为疫情期间在国庆离开熟悉的地方,未必有太大的惊喜,而选择旅途相对艰苦的南疆更甚。南疆之景对比北疆,应是突出那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和“大漠孤烟直”之撼,却全无孤独感——景色着实让心胸开阔。都说新疆占中国大陆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我们租用的车子“哐突哐突”地在广袤沙漠旁的公路奔驰,每一两天就要加一次油,“路痴”的我每次都要询问友人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旅程的惊喜,在于没想到会遇见的小幸运,或者最不抱期待的行程反而成了最难忘的经历,心情也会莫名放松和喜悦起来。那感觉就像多年前不知道景山公园的存在的我,在游览故宫时使用学生证仅花了一块钱登上小山后的惊喜——狂笑成丝的双眼和雀跃得大呼小叫的一张嘴巴根本不够用。

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捡石头也一样。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石头本身就很可爱。每一个石头都是宝贝,带着自己的性情品格。有的很素净,或黑或白,似乎随手一捡就能做个墨砚;有的很俏皮,花花点点,像个能随口吃进肚里的五谷杂粮糕;有的又带点傲气,静静地呆在沙子下,宁愿被摔碎也不愿落在凡人的手里被叫价出售。这些可爱的家伙拥挤在一起,等待河水冲刷出彩,安安静静又熙熙攘攘,看着来来往往的捡石人,或是等待那个懂得欣赏它的人,或是等待缓慢但奇妙的旅程。

我就这么静静地蹲在河边看石头看得出神,直到听到同伴的欢呼。原来是两位友人在河的不同游段各捡了一块喜爱的石头,集合后才发现,它们来自同一个“石蛋”。大自然的巧妙安排让我们心领神会,把拼起来刚好合二为一的石头供在没能留住时间的白玉河边。

遇上一个经常来挑捡玉石的当地汉子。看我们兴致勃勃捡了一堆“美玉”,他耐心地跟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那些是外行人看上去以为是玉石,但其实只是石英石;那些看着平平无奇,放河里马上就温润起来的,才是和田玉籽料的好苗子。

果然是在这里捡石头捡了好几年的人,我心想。带着对研究石头的兴趣,他身上没有求成的急躁,反而能静下心来端详每一块石头,仿佛是在消磨时间,实为等待会等到的时机。

这不,他随手就给我们演示了一番:两个看着红枣大小哑光的石子,在河里泡了一下,局部立马显现出细腻的绿色。“这里这几年被大型机械无节制开挖,已经很难捡得上一块像样的籽料啦。”临别时,他把刚捡到的半颗花生米大小的石子送给我们,依依不舍地揉搓,唠叨着“你们瞧瞧这润泽度,可惜就是小了点儿”,他一边挥手,一边不回头嘱咐我们回家后打磨做个戒指。

其实人生也会像这样在河边捡石头吧,每一颗石头都不一样,有人随着自己的心情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独一无二的石头,有人带着目的去挑拣自认为一等的玉石,有人掘地三尺非找到和田美玉不可。石的价值,是在于玉本身,还是喜爱它的那个人呢?

离开的时候,我向友人提出一个疑问:“那么多人来捡石头,哪来那么多玉呢,这道理难道他们不懂吗?”

“捡走了又有新的石头被浪推上来,日新月异捡之不尽。更何况,何为美玉,懂的人又有多少?”

“这么说,如果被人看中了,好好爱惜收藏,对石头来说,它也是美玉喽?而且是无价之宝呢!”

“道理就是这样。”

边走边陷入沉思的我,还是不懂得如何区分经过白玉河几百甚至上万年冲刷的和田玉籽料,却似乎上完了一堂哲学课。远处有几台大型挖掘机,旁边围着神色凝重的一堆人,煞有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