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养肝食物要多吃 清明养生清浊气

来源:九江社区报2021年04月07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前后,是养生的重要时机。一起来了解清明时节的养生原则吧!

起居养生

◎防春瘟

春瘟是指春季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热性疾病,包括流感、猩红热、麻疹、风疹等,特点是发病突然、热像偏盛、容易伤阴、流传极快。清明时气候还不稳定,偶尔会有寒潮,特别是北方地区,早晚温差大,风大且干燥,容易影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为了防春瘟,我们的具体做法应为:注意通风,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天气干燥时,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水;多吃水果,多喝水,少吃煎炒油炸食物,少吃狗肉、虾等热性食物;注意加减衣物。

◎防哮喘

清明节前后是哮喘的高发期,这个时候春暖花开,致敏花粉增多,而且风沙大,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引发哮喘。过敏性哮喘通常表现为鼻痒、发作性喷嚏、咽痒、鼻塞等,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为特征,严重的时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

少去花粉多的地方,比如公园等地,如果不能避免的时候尽量不要在中午和下午出门,因为中午和下午是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最高的时候,去的时候最好戴上口罩。除了预防哮喘,也要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呼吸道感染也是预防哮喘的重要环节,因为呼吸道感染也能诱发哮喘,对于花粉过敏的人要特别注意。

饮食养生

◎慎食发物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的,特别容易诱发某种疾病或者加重现在已经有的疾病的食物。食用适量发物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不适,只是对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发疾病。

这个时节本身支气管哮喘、皮肤病、冠心病会有加重,再加上吃发物,会致使疾病进一步恶化。慎食的发物有带鱼、黄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公鸡肉、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牛肉、羊肉、狗肉等肉类。

◎多食养肝之品

清明前后也是养肝的好机会,应多食枸杞、大枣、豆制品、银耳、动物血等对肝脏有益的食物。

几类疾病要留心

1、防感冒:清明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孳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

2、防过敏:清明节前后是花粉传播期,人体吸收了在空中飘浮的花粉,就容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疾病。外出时,在草丛、树林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不要逗留太久,回到家后要应及时洗脸、洗手。另外,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

3、防情绪病:由于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精神疾病、皮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同样也成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因此,养生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一定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4、防腹泻:清明前后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所以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另外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

调理养生

冬季气温低,人们活动较少,人体新陈代谢慢,积累一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进入清明时节,人体阳气渐升,同时带动清气上行,养生就是要学会清浊气。

那么在清明后,我们如何“清”出健康来呢?

◎清心气

清明节祭拜祖先时,很多人会睹物思人,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度地沉思在悲伤里,会导致情志抑郁,阻滞气机而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清明节祭拜祖先结束后,要注意稳定情绪。清明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心境要畅达,要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清肺气

清明节气是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高发时期,要坚持到室外、到公园、到河边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并适当运动,面对松树柏树做深呼吸,给自己的肺脏换换气。肺是人体最大的过滤器,整日待在封闭的屋里,呼吸屋里不通风的空气,肺会吸进很多细小的“废物”沉积在肺脏,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时要腹式呼吸加胸呼吸,具体方法:吸气时,先尽力扩展胸廓将空气吸入,然后再进一步调动腹部肌肉进行腹式呼吸,让空气从胸部、腹部送下来,一直送到丹田里(肚脐下),然后再深深地由鼻子全部呼出,反复循环呼吸。

◎清肝气

清明时节,每日一碗“明前茶”,具有利水祛湿,活血化瘀的作用,明前茶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能清肝利胆。清明前采摘制成的茶叶为“明前茶”,主要有西湖的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茶等品种,冲泡明前茶时,要用温度80℃左右的水,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茶叶的营养成分。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