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 鱼花俏

■潘佳雄从池底拿起棕片检查鱼卵。

■刚刚孵化出的小鱼苗。

■潘佳雄检查鱼苗孵化情况。

■鱼塘的增氧机全部开启以改善水质,促进池塘物质循环。
千亿鱼花百年传承,九江作为“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勤劳的九江养殖户早早就开始了独具本土特色的“水上春耕”。
3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九江镇新龙社区的佛山市吉裕润达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忙着检查增氧机及鱼况,还要给种鱼投食,争分夺秒抓生产,提高鱼花产能。
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潘佳雄介绍,公司拥有超200亩养殖基地、40多口鱼塘,不少鱼塘盖上了保温棚,里面传出增氧机的“呼呼”声,为宁静的乡村增添更多生机。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的工人从鱼塘水底捞出一块块黑色、毛绒绒的棕片,又拿出干燥的棕片放进水底后,又走到下一个地点,继续同样的工作。一会儿,工人收集到不少棕片后,就将棕片转移到岸上的保温室培育。“这是每天必做的工作——捡‘春’,种鱼在棕片上生卵后,就把附在棕片上的鱼卵进行孵化。”潘佳雄介绍,每天工人六点起床后,就会巡塘,看鱼况、收棕片、放棕片,直至到深夜。“只有中午有点时间休息,其他时间都是在忙。”
“这是优鲈1号鱼苗,已经孵化7天了。”在保温室,潘佳雄指着如针大小的鱼苗说,这几天天气降温,鱼蛋孵化需要5天时间,种鱼下卵也少,但年前那段时间天气好,孵化的鱼花最多。
从2020年十月份开始至今年5月份,该养殖场就一直在孵化鱼花,至今已经孵化近4亿尾鱼花,预计今年能孵化7亿尾鱼花。“前一天收到订单,第二天早上就装好鱼苗,赶下午3时左右的飞机,当天晚上客户就能收到鱼苗。”潘佳雄介绍。
文/珠江时报记者沈芝强图/珠江时报记者朱明菲
(《人勤春早 鱼花俏》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木棉花开 春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