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又在讲故事
◎黄金淼
爸爸是70后,儿子是00后,两父子相差33岁,固然存在代沟。有时候,爸爸用心良苦般叙述着他或幸福或艰辛的童年故事,我和儿子都不禁笑着说:“爸爸又在讲故事!”
爸爸生在70年的湖南农村,儿子生在2003年的广东小城镇,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以致生活环境、生活经历都截然不同。
更多的教育时间是在饭桌上。爸爸看着我做的鱼,吃得饶有趣味,夹起一块鱼肉,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说:“我们小时候,总会到清澈见底的小溪抓鱼,那些鱼虽然小,但吃起来骨软不刺嘴,鲜甜美味可口,很有鱼的鲜美味道;而现在的鱼除了腥味,怎么就没有了鱼本身的鲜味呢?我不禁说:“你又在讲故事,那时什么时代,现在什么时代?你夹着的鱼可是吃饲料快速成长的,你还想有什么味?”儿子也问:“你那时小溪里有那么多鱼吗?怎么我们游泳时却看不到鱼呢?”听着我们的话,爸爸有点无语,只能哑然一笑。
有一次,我在网上买了几斤樱桃,质量较差,不新鲜,很多瞎果,还有几个烂了,吃起来樱桃味不浓。我感慨地说:“便宜没好货,在网上买樱桃,不靠谱。”爸爸拿着一个樱桃,又回忆起他美好的童年:“我们小时候上山砍柴,渴了就顺手摘山上的野樱桃吃,虽然比较小,但酸酸甜甜特解渴,有的人吃了樱桃还会醉呢;现在这个樱桃,虽然比较大,但不新鲜,没什么味,卖得那么贵,还不如我们那时候山上没人要的野樱桃”。儿子听得津津有味,魂儿都跑到山上采樱桃去了:“爸
爸,怎么我们回老家时你不带我到山上摘樱桃吃?暑假我们也上过山啊,好像没有看到樱桃啊!”我笑着说:“儿子,爸爸是在讲故事,现在还哪有野樱桃,而且我们暑假回去时,樱桃早就过成熟期了!”
我家儿子跟别人家儿子有些不同。史有“孔融让梨”作为美谈,这说明小孩吃东西时总喜欢要得多、要大的。但我们儿子不然:煮个鸡蛋必须是土鸡蛋,这才够小;吃个水果也要选小的,让他吃多几种水果就嫌多;吃饭时,爸爸给他夹几块肉,他便反对,直喊不喜欢吃那么多肉。爸爸有点委屈:“你准备发育了,要补充营养;想想我们小时候,有客人来或者过年时才能吃得上肉,吃多一块都会被奶奶嗔怪,你现在竟然说不喜欢吃肉?”儿子也不示弱:“现在是什么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不吃那么多肉。”我不禁哈哈大笑。
周末中午,儿子不想吃米饭,总想我做些面食或杂粮吃。爸爸不禁适时教育:“饭都不想吃了?可怜我们小时候饭都没得吃,只能吃红薯,或者用山竹根(鱼腥草的根)拌米做饭吃,难吃得我们都想哭了!”儿子却羡慕地说:“你就好啦,有红薯和山竹根吃,现在红薯都要四五块钱一斤,我都很喜欢吃凉拌山竹根,但每年只能吃几次。”爸爸看着儿子那真挚羡慕的眼光,无言、无奈,既想笑又想哭。
是啊,两代人,有不同的观念,有不同的生活状况。爸爸总喜欢用小时候的亲身经历教育儿子,但总是陷于“爸爸,你又在讲故事”的尴尬当中。看来,我们教育儿子,可得跟上时代,跟上潮流!
(《爸爸又在讲故事》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