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佛山的符号
来源:桂城社区周刊2022年12月07日
◎灯湖小学
511班刘婷婷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佛山人来说,醒狮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驱邪避害的瑞兽,是白头不相离的心灵寄托。
有一个叫《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和醒狮有重要的关系。醒狮最早起源于明代,古时的醒狮又叫“南狮”,以黄、红、黑为主要颜色,分别代表着刘、关、张三位人物。
“咚,嚓,咚……”敲锣打鼓,围满人群。“小狮子”们扇动着眼睛,传递着它们的顾盼流转,步法灵活而沉稳,生生不息,卖力地表演着。人群的呐喊、醒狮的舞动,快乐的气息充满了现场。然而,短短十几分钟的表演,却是用一年以上甚至十年的时间换来的。
狮头的制作也很有讲究。制作的过程分为扎、扑、写、装四个主要步骤。第一步——扎,用竹片等材料,编织形状。第二步——扑,用纱纸制作成纱绸糊在框架上,这时的狮头已经气势初张,但这短短的几个小操作却要花费艺人几个月的时间。待狮头晾干后,开始第三步——写,制作人会用多种颜色的油彩给狮头上色,绘制图案。第四步——装,把眼睛、下颚、鼻子等部件安装好,一旦出错,就得重来。最后,这花费几个月的醒狮就做好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热闹非凡的醒狮表演,背后是十几年的付出。醒狮表演历经百年,依旧完完整整地雕刻在人们的心中。如今,醒狮不仅仅是佛山的符号,它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想让它走出国门,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醒狮,佛山的符号》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