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桂城开展防控登革热灭蚊行动

居家清倒积水 消除卫生死角

来源:桂城社区周刊2021年08月18日    

■社区工作人员在清理瓶罐里的积水。 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冬冬通讯员/罗建贞)近期,雨水天气频繁,为了进一步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更好地预防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发生,桂城街道各社区近日均开展灭蚊行动,加强喷杀蚊虫,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3日,记者在同德社区见到,该社区在户外以热烟雾机对下水道进行灭蚊。这种特制的机器可以将液态的灭虫药转化成烟雾,杀灭苍蝇和蟑螂。此外,工作人员还在部分小区的下水道投放药引,消杀蚊虫和细菌。本次行动还通过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保洁员和社区志愿者对辖区内的绿化带、居民住宅楼梯间、杂物间等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并通过入户宣传和微信转发登革热相关知识,动员居民群众对家居垃圾及花盆积水等进行清倒,切实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

此次行动向居民、商铺讲解了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提高居民的认识。接下来,各社区将继续做好预防登革热知识的宣传,倡导居民群众要自觉开展家庭卫生大扫除、翻盆倒罐、清倒各类积水,铲除杂草,消除卫生死角,共同构建和谐舒适、整洁卫生的居住环境!

桂城卫健办相关工作人员说,热烟雾机采用的药剂是氯氰菊酯,属于高效低毒类灭虫药,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灭蚊防蚊也要靠广大居民齐动手,最有效的灭蚊手段是要翻盆倒罐清积水,所以号召各位市民们齐动手,尽可能清除居住地及周围的积水。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针对目前雨水台风天气增多、蚊子等“四害”繁殖增快的特点,即日起至12月底,各单位和社区还将组织开展多轮灭蚊统一行动,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灭杀为辅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完善重点场所防蚊闸等设施,组织专业消杀队伍,使用高效、安全、低毒的消杀药品,集中开展灭杀成蚊,对无法清倒的积水采用投入灭蚊蚴药物的方式,同时使用热烟雾剂喷雾灭杀下水道成蚊,将蚊密度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之内。

链接

登革热科普小知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其中以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较为严重。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5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5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与对症治疗措施。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预防措施

一、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二、杀灭成蚊。在住宅、办公室、医院等及其他公共场所可采用药物杀灭成蚊。

三、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养成睡觉时放蚊帐的习惯,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四、隔断人为传染。一旦有病人发生,要早就诊,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病人在起病日算起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通讯员罗建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