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术式”让甲状腺疤痕隐形
通过侧颈小口清扫双侧淋巴,手术创伤小、根治效果佳,便于基层医生学习掌握

■省医南海医院普外科主任黄毅捷开展手术。
珠江时报讯(记者/邹韵斯通讯员/陈倩莹)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近年来,全国甲状腺结节甚至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甲状腺手术成为这类患者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原平洲医院,下称“省医南海医院”)普外科大力推行介于传统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之间的“中间术式”,在一例甲状腺癌并有巨大甲状腺结节的病例处理中,仅通过侧颈一个4厘米小刀口就成功彻底地清扫双侧甲状腺及患侧淋巴结,该术式伤疤美观、创伤小、根治效果佳,且便于基层医生学习掌握,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甲状腺“新术式”清扫彻底并让疤痕隐形
患者江阿姨(化名)发现颈部肿大数月,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到医院检查发现双侧甲状腺上有结节,疑似肿瘤。鉴于患者对美观有所要求,又希望可以根治,省医南海医院普外科主任黄毅捷医生建议她进行从侧颈切入的“中间术式”,术后疤痕可隐形。
“甲状腺手术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手术、无充气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消融手术几大类。”黄毅捷介绍,传统开放手术是在患者颈部正中横切一个刀口进行手术操作,术后容易产生极不美观的“封喉刀疤”,并且会限制肌肉拉伸让患者抬头有牵拉感、喉咙有异物感等,但优势在于易操作与手术根治效果好;而腔镜类手术一般从患者乳晕、腋窝、口腔等地方“入路”,把腔镜延伸到甲状腺处进行手术操作,虽然切口小,但对患者身体内部损伤较大,而且部分术式容易产生手术“盲区”,对手术医生的操作和手术设备要求也较高。
于是,黄毅捷提出了一种把两类术式取长补短的“中间术式”,从患者颈部锁骨头外侧的侧
颈位置做一个不到4厘米的小刀口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在于,既避免了“封喉刀疤”,也不影响手术视野和操作区域,可通过单侧的切口就处理双侧甲状腺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另外,手术后可配合在刀口附近使用肉毒杆菌素,愈合后伤疤就几乎看不见了。
在江阿姨的手术过程中,黄
毅捷通过患者左侧颈不到4厘米的小刀口,首先切除了她左侧的甲状腺肿瘤,把右侧约7厘米长的巨大甲状腺结节也成功切除,并对双侧淋巴结进行了非常干净的清扫。“双侧淋巴结是否清扫干净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甲状腺疾病会否复发。”黄毅捷表示,这个从侧颈入路的甲状腺手术的根治效果与传统手术一样,能清扫到中
央区所有淋巴结,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同时,这个“中间术式”操作起来较腔镜手术简单,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目前,黄毅捷在省医南海医院普外科正大力推行该术式,培养科室医生掌握该手术方法。
建议每年B超筛查甲状腺健康状况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患上甲状腺疾病并走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一步。那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和识别自己的甲状腺健康状况呢?黄主任介绍,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肩负着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运转之重。它位于人体喉结正下方,长约4厘米、宽约2~3厘米,形状如同张开着的蝴蝶翅膀。
省医南海医院普外科建议,市民日常可以通过自我检查,即看看颈部有没有包块、有没有出现声音改变、呼吸或吞咽时是否不畅不适,甚至有刺激性咳嗽等情况来识别自己的甲状
腺是否出了问题。但由于甲状腺病变前期可能毫无特征,很多人都是在就医或体检时发现问题的。35岁以上、颈部有硬块的、有电离辐射接触史的、有遗传病史的、生活高压的人群最好每一到两年都进行甲状腺B超筛查,如发现甲状腺已有结节肿块,更应每半年到一年筛查一次,预防更严重的病变。
据介绍,甲状腺结节大致可分为囊性结节、炎症性结节、增生性结节、肿瘤性结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5类。其中多数病变属于良性结节,只有5%~15%左右为恶性结节。如果得了甲状腺结节是不是一定要手术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考虑良性的甲状腺肿物,一般可随访观察,使用其他治疗手段。若有需要也可选择B超穿刺消融术、甲状腺结节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放射线接触、碘过量接触、心情焦虑、遗传等因素,重视日常体检。当发现甲状腺结节后更要定期筛查、及时治疗预防癌变。
(《“新术式”让甲状腺疤痕隐形》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储存危险化学品需要专用仓库
- 下一篇:查粤康码可知核酸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