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公园提升社区环境 画涂鸦彰显文化特色
着力打造城、产、人、文为一体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点

■夏南一社区龙舟文化公园内的龙船雕塑。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夏南一社区
一边是龙船雕塑,一边是水乡生活钢板画,两种不同的设计,让桂城夏南一社区的入口公园看起来更活泼灵动。近日,记者从夏南一社区获悉,夏平路转夏南路的两个小型公园已建成开放,附近居民又多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入口公园陆续建成增加居民好去处
夏南一社区位于桂城中部,依水道而建,拥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社区分为8个小组,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与工业用地各占500余亩。在桂城的众多社区里,夏南一社区经济收入不算高,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
从夏平路转入夏南路,记者看到,左右两侧的小型公园已开放使用。左侧的公园里有一个大型的龙船雕塑,有一条环绕着的石材坐凳,石板铺装让整个公园显得特别有意境。而右侧公园中央那块水乡生活钢板画也十分引人注目,公园内种植着乔木,圆形树池配搭石材坐凳,为街坊提供休闲空间。
夏南一社区党委委员黎准湛介绍,除了两个小型入口公园建成开放外,社区在捌间村建设的4个街角公园也将于年底开放。此外,一环路入口公园将打造全新“夏南一村”牌匾,公园还设计特色阳光草坪,增加疏林草地、景观树阵等特色空间,形成疏密有致的花林、花带景观。
打造四大节点工程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社区路边垃圾多,烂地也多,环境很差。”出门散步的居民何兆权回忆说,去年,社区召开股东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了夏南一社区自治公约,同时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发动居民自行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现在居民环保意识提高了,路边垃圾基本是看不到了。此外,社区还铺设沥青路,建设起“口袋公园”,何兆权大赞社区环境越来越好。
从去年起,夏南一社区围绕2公里水道,着力打造“公园里”“生活里”“文化里”“时光里”四大节点工程,通过重新规划、翻新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文化主题装饰等方式活化社区,将文思广场、清风广场、龙船会、安宁桥等核心节点串联起来,让居民和游客漫步在岭南水乡中,打造城、产、人、文融合为一体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点。
目前,“生活里”沿河一带已基本完工。夏南一幼儿园对面的文思广场已通过青石板改造、增设公交车站、体育设施、亲水平台等,成为居民休闲广场;夏南一大队机电站改造为党群服务中心;街区增设涂鸦、彩虹步道、立面改造等,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而“公园里”“文化里”“时光里”也在密锣紧鼓地建设中。
社区融入特色涂鸦 创新传承传统文化
走进夏南一社区,不仅能看到入口公园有龙船雕像,细细观察还可以发现,高桥村里画满了“龙船”“粤剧名伶”“仙鹤”等涂鸦。去年10月,夏南一社区启动“生活里”节点改造项目之一的墙体涂鸦,来自佛山、广州等地的多名涂鸦爱好者利用龙船舱、电房、旧墙体等为背景,根据社区的水乡与龙船文化,创作出多幅以美丽乡村、岭南风情、水岸生活等为主题的画作,在历史建筑上留下社区传统文化印记。
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改造美化后的古桥、古亭,连片的巨幅文艺涂鸦,让夏南一社区在乡村振兴中越发光彩。近年来,夏南一社区还通过举办“聚魁”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徒步、游戏中近距离了解百年聚魁文化,真切感受社区蝶变。
今年,受疫情影响,夏南一社区以别样方式举办“聚魁”活动,除了为长者送健康汤包外,还创新开展线上导赏活动。夏南一社区社工介绍,社区培育了一批导赏员,走访收集社区多处古老建筑的故事,在第四届“聚魁星之乐,融汇夏南情”传统文化嘉年华活动中,导赏员们开展线上导赏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及游客到夏南一社区“打卡”,获得不少居民支持。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通讯员杜建新黎燕玲
(《建公园提升社区环境 画涂鸦彰显文化特色》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