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三龙湾南海片区计划三年投入32.3亿元,打造5分钟公园生活圈

都市里游山玩水 公园里工作生活

来源:桂城社区周刊2020年07月08日    

■三龙湾南海片区计划三年打造5分钟公园生活圈。这是三山森林公园(一期)。珠江时报见习记者/廖明璨摄

详见更多精彩内容

7月2日,三龙湾南海片区重磅发布“美丽三山”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至2022年将投入32.3亿元,建设超100个公园绿地空间和超50公里滨水碧道等,实现南海片区内“50%蓝绿空间占比、5分钟公园生活圈”的目标,着力建设美丽三山。

3年建设超100个公园绿地空间

“一流的产业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吸引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城市环境。”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随着文翰湖公园、三山森林公园、高铁公园三大公园开放启用和“美丽三山”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三龙湾南海片区“两山两带、一湖一岛”城市景观格局更加清晰,相信通过未来三年的努力,一个城绿交融、城水交辉、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小而精、秀而美”城市画卷必将从蓝图变为现实。希望南海片区继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乘势而上、合力攻坚,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龙头项目集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实打实的项目建设成效回应全区人民关切。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至2022年,三龙湾南海片区计划投入32.3亿元建设资金,以“一年出景观,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作为工作目标分阶段推进,明确片区生态景观格局,确定各类公园建设时序,逐步在居民小区、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至2022年完成三龙湾南海片区34个生态景观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目前在建项目10个,拟建项目24个。

未来三年,三龙湾南海片区将以增绿量、造精品、提颜值为手段,采用“大体量公园+串联型廊道+星火式绿地”的模式,建设超100个公园绿地空间,超50公里滨水碧道,最终实现300米进绿地、500米进廊道、1公里进公园的“5分钟公园生活圈”,实现在都市里游山玩水、在公园里工作生活。

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标志性区域

从生态空间结构上看,三龙湾南海片区将通过打造“两山、两带、一湖、一岛”的生态景观格局,构建“国际都市+岭南水乡,创新集聚+生态绿洲,高铁枢纽+人文宜居”的片区新面貌。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将利用现有优势,突出做好水和绿两篇文章,以“两山两带一湖一岛”景观要素为骨架,从“塑山、治水、理脉、增绿”四方面突出做好生态景观规划建设。

“塑山”方面,通过建设三山森林公园(二期)等6个山体公园项目,构建相映成趣的山体景观;“治水”方面,实施东平水道滨河景观等11个生态建设项目,形成水清岸美的滨水碧道;“理脉”则将通过实施橹尾撬水道景观步行桥等8个连接廊道项目,搭建成网成环的慢行系统;而“增绿”即通过半月岛生态公园等9个城市公园项目建设,打造宜赏宜游的绿量空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底色。当前,在“广佛科技城、湾区第一站”的发展定位下,三龙湾南海片区陆续迎来了利泰集团总部、移远通信研发中心等多个重磅项目落户,电竞产业园、国际创智园二期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碧+海创科技园揭牌,文翰湖国际科创小镇规划发布,多个地块成功出让……南海片区已然成为佛山发展的热点区域,坚持生态优先是片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要求。

“接下来,美丽三山建设将是三龙湾南海片区规划建设板块的头号工程。我们要用生态、用环境为区域增值,成为一个高端创新要素近者悦、远者来的集聚地。”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局长、南海区副区长盘石表示,为切实落实“美丽三山”三年行动计划,南海片区还将积极构建部门联动的花园城市建设机制,片区34个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力争打造成为大湾区城绿交融、城水交辉、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小而精,秀而美”的标志性区域。

发布会上还宣布三山森林公园(一期)、文翰湖公园(二期)和高铁公园E区三大公园将于近日陆续开放,开放总面积达1487亩,超过千灯湖公园,为三龙湾南海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

链接

“三年行动计划”分阶段推进

2020年

明确片区生态景观格局,确定各类公园建设时序。完成三龙湾大道、三山大道、长江路3条主干道景观提升,三山森林公园一期、文翰湖公园二期、高铁公园3个大体量公园投入使用。同步谋划和建设新一批公园和滨水碧道。

2021年

加强公园链接,继续推进三山森林公园二期、文翰湖三期和半月岛生态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加快完成东平水道、陈村水道、黄猄涌等部分滨水碧道和路桥景观改造,并对市民开放,初步形成遍及城乡的绿道网络。同步推进公园进社区,逐步在居民小区、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建设一批口袋公园。

2022年

完成三龙湾南海片区34项生态景观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完成三山森林公园二期、文翰湖三期和半月岛生态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东平水道、陈村水道、黄猄涌等滨水碧道打通成环。释放(梳理)绿量空间750万平方米。片区内城市生态景观已成体系,山体景观相映成趣、滨水碧道水清岸美、慢行系统成网成环、绿量空间宜赏宜游,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文/珠江时报记者方婷通讯员许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