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叠滘龙船
◎罗捷媚
农历五月,草木清香,菖蒲、艾草、薜荔、兰草在集体吟诵,悠长蜿蜒,一年一度的叠滘龙船盛会拉开序幕。
20多公里的小河和古祠、古庙、古榕相簇拥,各家各户开门便是一河两岸,五米一个水埗头,十米一个急弯或者一个分叉,转一个弯一道拱桥。村民利用傍水而居的自然条件,在临涌那边的屋后种上三角梅、桂花、鸡蛋花等各种花花草草,鲜艳的花、碧绿的草,擦洗着五月的叠滘河。
此刻,粗犷的吆喝声和“咚,咚,咚”的牛皮大鼓声滑过石垒堤坝,带着锣鼓的欢笑荡漾在清澈的河涌上。一艘艘出水的“巨龙”按捺不住兴奋,轻轻地扭动着俊美的身躯,把两道狭长的波纹推向不到六米宽的河岸边,往河涌稍微宽阔处聚集。
一棵鸡蛋花从对面人家的墙角伸出来,五个淡黄色花瓣如风车的叶片,随时要转动似的,阵阵或浓或淡的清香从对岸飘过来,让人心旷神怡。一只在鸡蛋花间翩翩起舞的蝴蝶,似乎被周围热闹的场面所吸引,转动着那双好奇的亮眼,要看看它从来没有见过的龙船盛会。
古榕树下、河堤边、小桥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的村民、游人。每一个人都踮脚伸颈,尽量拉长自身所有的筋骨凝视河涌,甚至有孩子爬上了榕树的枝桠,蹲坐在那如墩子的气根上观看。
一艘艘25米长的龙船上,一个个虎背熊腰的铮铮汉子,那古铜色的脸孔和臂膀上隆起的肌腱,让人感觉到了力量。鼓手、艄公、划手都是清一色的背心短裤,划手身体稍前倾,严阵以待,神情肃穆,双手往前推桨,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只等裁判一声号令,便冲锋陷阵。
哨子“哔”的一声从一片榕树的葱绿中冲向天空,在河面上飘荡着。龙船上的几十支桨在同一时间里奋力抡起,船如离弦的箭往前冲,顷刻间河涌里翻滚起惊涛骇浪,不断地咀嚼着涌边石垒的堤坝,涌起一层消化不良的泡沫。
咚!咚!咚!鼓越捶越烈,越捶越快,越捶越来劲,飞奔在L形水道的龙船突然就到了圣堂坊桥的弯道转折点(当地人称为考石角),20米的龙船在没有减速的情况下要通过这个弯道,难度系数很大,观众把脖子尽量拉伸,屏息凝视,生怕漏了每一个细节。只见坐舦师(坐在龙首的掌舵人)不慌不忙,身体往右倾,手臂上的肌肉鼓鼓的,似乎有着千斤的力量,用力往右拉着舵,不偏不斜,龙船九十度转弯成功,等龙尾摆好闪过垒起的石坝,他又赶集把舵往左边拉,摆直船身,准确无误地完成L水道的转弯,精彩而惊险。
“漂亮!”“太精彩了!”“真刺激!”观众为叠滘龙船超刺激的水上“速度与激情”发出阵阵的喝彩声。我身边的一位本地老伯自豪地说,龙船到了有弯位的地方,必须急速转弯瞬间漂移,叠滘有S弯、C弯、L弯和直道龙船飘移。急速前进的龙船如果没能精确把握入弯、出弯的角度和时机,分分钟会与转角石磡发生碰撞。
惊雷的鼓点、旋风的桨棹、迸溅的水花、矫健的身姿……人群沸腾了,叠滘河涌沸腾了,两岸的树木沸腾起来了,石垒的堤坝沸腾起来,河埗头沸腾起来了,房子沸腾起来了,大地沸腾了,云彩沸腾了,整个世界都在沸腾了!
那气吞山河、雷霆万钧、浩瀚恢宏的场面,直挠心尖。让我想起了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除了龙船竞渡,端午节叠滘还有游龙、水上十番表演和祠堂龙船饭等富有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文明乡风的建设上,叠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底蕴,建设美丽文明村居,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着力推进文化振兴。
“远扬叠滘风光好,近睹双溪一水乡,碧波荡漾轻舟泛,绿叶婆娑华岸长。”时花和龙船相配的,美得炫目,美得亮眼!
(《“出彩”叠滘龙船》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校园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