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须如豆腐
◎晓林
我们身边最普通、最家常的菜,就是豆腐,这味美食虽味道平淡,但鲜而纯洁。而在众多美食中,我爱享用的也是各种豆腐——卤豆腐、煮豆腐……还一直记得那句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我喜爱豆腐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有它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方方正正,清清白白。豆腐外表庄严,内心柔软;它一面坐底,五面示人;它清白如纸,不容杂质;它不加装饰,坦白真实……
常言道:“吃肉不如吃豆腐。”豆腐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易消化,深受人们喜欢。历代文人墨客与豆腐也结下不解之缘,写下不少赞美豆腐的诗篇。
我的家乡,豆腐也常叫豆干,外皮柔韧,内肉嫩滑,而油炸豆干,更是皮酥脆,肉嫩滑,味香爽口。于是,著名文人张华云所作的《油炸豆干》就特别能形容它的滋味:“脆皮嫩肉气腾腾,蘸以香椒热辣萦。难遽下咽频转动,待吞落肚汗微生。宜将温酒三杯下,却把虚荣一笑轻。”
记得小时候,物资紧缺,大部分家庭都是以稀饭当早餐,几乎没有什么配菜,最常见的是煮花生、黑豆、咸菜,还有豆腐。
我家吃豆腐和一般人不同,妈妈大清早从卖豆腐老婆婆那买几块豆腐,那豆腐刚做好,还有点热。妈妈把豆腐切成四个小方格,撒一些柴鱼末,淋一点酱油膏,每吃一口,芬芳的豆香就会充满了口腔;可惜,每个人只能吃一块方格,吃完跑着去上学的时候,感觉舌上还冒着余香。
家乡的油炸豆干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道小吃,有一次回家探亲,半夜特别怀念
它的味道,就点了份外卖。豆腐
经过油炸后,外表金黄酥
脆,一口下去,白色滑嫩的豆腐流入口中。真是外酥里嫩,最特别的一点是,吃时要蘸上韭菜盐水的调料,不但减少了油腻感,也增加了豆腐的香气。
难怪美食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豆腐也情有独钟,苏东坡有一首诗叫《蜜酒歌》:“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匏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苏东坡不仅喜欢豆腐,还研究过豆腐的做法,在川菜中至今还流传着一种豆腐的做法叫东坡豆腐。
听人说,家乡的豆腐,是用优质大豆作为主要原料,掺以薯粉、石膏、卤水制成。而做成这一块好豆腐,过程是千锤百炼的,先在沉重的石臼中将大豆磨成粉,在细小的网眼中过滤,在水与火中冶炼,但豆腐无论遭遇什么,都永远会以最洁净的面目示人,不管用什么方法去煮,它也不会失去“本来面目”。
这样说来,在我眼中,豆腐其实就宛如一个平凡的人,经历磨难后更有一颗平淡的心,也像一位长者,总能用睿智的目光抚平你浮躁的心。而做人也要这样,清清白白地坚守自我,这样的人不一定会有如潮水般的掌声,但一定有人对他报以真心的微笑。
“为人之道,须如豆腐,方正清白,可荤可素。”豆腐不仅端正清楚,而且有包容的性格。豆腐完全有资格充当我们人生路上的老师,指引我们写好“人”字的一撇一捺!
(《为人之道须如豆腐》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那些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