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五大方面发力 推广康体书法

丹灶大力推广康体书法,弘扬康有为书学精神

来源:丹灶有为周报2022年05月19日    

▲丹灶镇连续举办多届“康有为杯”千人少儿书画大赛。

▲丹灶在多所中小学成立康体书法教育实践基地。

日前,丹灶镇新增了汉字书法(康体)和苏村拜斗两个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期《有为丹灶》带你一同了解汉字书法(康体)有何特点,以及如何传承。

申报区级非遗项目传承康有为书学精神

丹灶镇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康有为的故乡。为弘扬这位南海先生敢为人先、专研学术的精神,丹灶镇建有康园、一锥书屋、康有为书学院,让广大市民可以近距离追忆康有为,感受和传承其宝贵的文化精髓。

据记载,1888年康有为隐身在北京南海会馆的“七树堂”汗漫舫,专心探究书艺,撰写出至今享誉海内外的书法理论巨著《广艺舟双楫》,对中国书法碑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康有为善作擘窠大字,融合了帖学和碑学,亦受行书体势开张影响,整体风格浑厚大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海康有为书学院院长郭亚明说,去年年底,丹灶镇文化发展中心与他联动整理康有为书学的资料,申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把康有为先生的书学精神传承下来,让更多人领略到丹灶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本土文化自信。”

据介绍,康体书法有“圆笔”和“大器”两大特色。早前,康氏家族的后人大力提倡学北碑,指出“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在创作实践上纯用圆笔,传承其老师朱次琦(朱九江)的本领。同时,康有为所推崇的摩崖石刻《石门铭》正是魏人圆笔的典范,以圆笔作碑,消除了北碑中习见的干硬板滞的缺点,笔势更显灵动开张。

创办南海康有为书学院大力推广康体书法

丹灶的书法传承有着良好的民间基础,群众书法活动蔚然成风,书法爱好者遍布全镇。

“一定要从社会层面和精英层面‘两手抓’,全方位提高康体书法的知晓率,才能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1997年至今,郭亚明一直致力于康体书法的研究和传承,他认为弘扬和传承康体书法要从五方面发力:一是创作方面,要挖掘一批中青年书法家,对他们进行康体书法创作的指导和提升;二是教育和推广,在丹灶中小学设立康体书法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三是艺术鉴赏方面,开展一系列康体书法鉴赏讲座活动,提升市民对康体书法的认识程度;四是举办书法比赛,设立“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拓宽社会普及面;五是培养传承接班人,对高水平书法人才进行培育。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弘扬康有为书学精神,近年来丹灶镇亦大力推广康体书法,于2004年创办南海康有为书学院,并先后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了“康有为杯”全国书法家作品评展暨“碑学与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会”、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暨“中国书法岭南论坛”,成为省级重要奖项,在全国书法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此外,丹灶镇连续策划举办了十五届“康有为杯”千人少儿书画大赛,已成为佛山重要的书法品牌活动,对促进未成年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着积极意义。由于书法活动成效显著,丹灶镇人民政府还被评为广东省书法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广东省书法艺术之乡”。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李阳通讯员杜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