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最美的风筝

来源:丹灶有为周报2022年04月07日    

◎高会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与姐妹相约回家看望父母。一路上,姐妹们聊着小时候的事情,时而哈哈大笑,时而轻声细语,时而真情流露。两边娇艳的桃花一路相送,突然天空飞来一只硕大的“雪雁”,落在了枝头。我们停下自行车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往高处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有的像玫瑰,有的像小花猫,还有的像彩蝶,更有像长龙。看到此景,想起了那个属于我的,凝聚了亲情的最美的风筝。

八岁的时候,我得了一场重病,两个月滴水未进,靠输液维持生命。看到治疗不见好转后,医生宣布无药可治。父亲看着我连头都无力抬起的样子,含着泪说:“走,咱们回家。”于是母亲抱着我坐在小拉车上,父亲拉着车,车轱辘碾压着父亲的脚印,一圈一圈往回转。那时也是阳春三月,天空中一个彩色的飞燕闪进了我的视线。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母亲说是风筝。我笑了一下:“真好看!”我久违的笑容,被母亲捕捉到了。她怜爱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回去让你爸给你做一个,等你好了,也去放!”我以为这是母亲安慰我,也没当回事。

我住院以前,父母收工回来就要界苇、压苇、织苇席,挣些钱补贴家用。出院后他们收工回来,只看到母亲屋里屋外地折腾。我有气无力地问:“妈,我爸呢?”“他在那屋绣花呢”,母亲微笑着说。我有些惊讶:“我爸还会绣花?”母亲笑而不答。我心想,父亲干农活是把好手,撒网捕鱼也有绝活,可是绣花?没听说过他还有这手儿。

那时我无力翻动身体,如果能下地早跑过去看了,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把苇席卷起来,戳在角落。冲那屋喊:“今天不织席了,给你们腾地方,你们赶紧过来,在这弄。”父亲拿着剪刀,手里攥着一把苇子,大姐拿着针线一起过来,守着我忙活起来。只见父亲把苇子剪成一段段,然后首尾连接用线绑住,做成骨架。左端祥右端祥:这边长了,那边短了;里扭了,外斜了。于是拆了绑,绑了拆,鼓捣半天还是没满意。听着他们的议论,才明白这就是母亲说的“绣花”。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忙活,不知不觉抬起头来。爸爸看我有了精气神,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鼓捣得更带劲了。

从此以后,我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父亲和姐妹们在我面前做风筝。终于骨架做成了,父亲买来了白纸,从四叔那借来了墨汁,认真地画了起来。母亲问画的啥,父亲回答:“看不出是燕子吗?”母亲小声嘟囔:“我还真看不出。”父亲沿边缘剪下,母亲调了勺糨糊,将骨架和“燕子”粘在一起。怕粘得不结实,父亲笨拙地用针线穿过纸缝了缝,还真跟绣花似的,动起了针。要试飞了,母亲抱着我来到院子里,我盯着父亲手里不太美观的风筝,很激动。风筝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坏了,风一吹,纸破了。可能纸太薄,父亲吸取了教训,去老师家要了一张报纸,重新画上“燕子”,重新粘上缝好。我看着扶摇直上的风筝,心里那个高兴啊。父亲把线轴递到我手里,对我说:“这就好了!一高兴病就没了。”我的病真的一天天好了起来,可能真是放风筝的原因吧。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看着眼前翻飞的风筝,虽然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但怎么也美不过当年那只“燕子”风筝,那只在我心中永远飞翔独一无二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