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瓜谣

来源:丹灶有为周报2021年07月01日    

◎雷长江

“一条青龙,爬上青城,在青城下个大蛋,晒的鲜红。”

这就是小时候母亲教会我的第一首童谣,那自然逼真的描述,讲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南瓜。伴随着那童稚的乡音,我找寻着多年以来早已被我们忽略的情节。

南瓜这种蔬菜,在我们这里是最普通不过了,它生命力旺盛,极易成活,对土壤,温度,湿度要求不高,常常在农家小院里最不起眼的地方,生长得葳蕤茂盛,硕果累累。大的南瓜,能长到百十斤;小的玲珑美观,茶壶般大。

母亲喜欢种南瓜。每年清明前后,蒙在干净的搪瓷碗里的那些籽粒饱满的南瓜籽悄悄露出芽尖,然后母亲把它们精心地种在房后屋檐下或者房前的门墙外。那土埯子松软柔和,用秫秸弯个十字小架,上面罩上一层白色塑料袋。那些白嫩嫩的南瓜芽在湿润温暖的小窝里几天就破土萌发,长出肥厚的叶子。

一场春雨过后,母亲知道该给这些南瓜秧施肥了。农家粪水是南瓜最喜欢的肥料,在离根不远,灌上些,培好土,再适时浇水,也就七八天,南瓜秧就开始伸蔓疯长,瓜藤顺着木杆爬上屋檐,墙头,像一条青龙。那一朵朵金黄灿烂的南瓜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无数蜂蝶舞蹈。

雌花落了,开始坐果,小小的南瓜蛋鲜嫩光亮,不出个八日,就变成馒头大小。如果雨水充足,很快就长成小磨盘一样。母亲怕那些南瓜坠折了瓜藤,就用小木板或者破烂筐底把它托起来。

盛夏,母亲种的南瓜和院子里的其他蔬菜一样,蓬蓬勃勃,招人喜爱。我常常陶醉在南瓜架下,缠着母亲讲牛郎织女天河配的故事。望着那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南瓜,我好像听见了它们铿锵有力的生命回响。那些绿的,白的,红的,花的南瓜宝宝,母亲都统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们。

幼时家贫,人口多口粮不足,母亲种的那些南瓜成了一家人的救命食品,南瓜粥,南瓜饼,母亲亲手烹制了艰苦岁月中的美食。后来日子好了,丰收的南瓜吃不了,母亲就把南瓜煮熟喂猪,把南瓜籽掏出来晒干,炒熟了,成为我们茶余饭后不可多得零食。

母亲一生和南瓜结缘,一种就是几十年,每一年多多少少都种一些,那些缠缠绕绕的青藤,多像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