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海初中数学研究成果全市推广

分为五大基础课型,形成五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来源:丹灶有为周报2021年05月20日    

■“初中数学五大课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成果推广活动在丹灶中学举办。

■多位南海优秀数学教师先后上台,上示范课,作主题报告。

伴随着国家课程的改革进程,初中数学教育如何规范、高效开展?5月14日,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在丹灶中学举办“初中数学五大课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成果推广活动,分享相关经验。初中数学教育的南海经验将在全市推广。

十年磨一剑形成初中数学教育研究成果

活动由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科所所长董磊主持,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室教研员孙治中参加,南海区教坛新秀、桂江一中教师王秀秀,南海区骨干教师、丹灶中学教师黄爱珉,南海区骨干教师、海北中学教师李西华,南海区骨干教师、樵北中学教师曹谷铭等多位南海优秀数学教师先后上示范课和作主题报告。

这些示范课和主题报告,充分展示了初中数学五大课型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内涵和成果。该课题研究将初中数学课型分为五大基础课型,包括概念课、原理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明确了初中数学五种课型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定位,提炼了五种课型在教学实践中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五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建立了适合师生共同使用的初中数学案例资源平台。

这项研究成果来之不易,相关工作已历时十年之久,定向研究已有8年,涉及南海区多所中学。

课型研究缘于南海执信中学,2011年起,该校利用这一课型研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引起了区教育部门的关注。2012年至2013年间,董磊到樵北中学指导中考复习教研活动时,提出了构建初中数学复习课型的设想。樵北中学数学科组进行了两年的教学实践与资料积累,同时融入桂江一中对概念课型的研究成果,于2015年进行课题立项开题。

课题组由曹谷铭、王秀秀主持开展相关工作,组建了来自于南海区内的桂江一中、南海实验中学、樵北中学、西樵中学、太平中学、南海执信中学、和顺一中、海北中学、旗峰中学、华光中学、儒林中学、石门实验中学、丹灶中学、金沙中学等14所中学的骨干教师团队,进而形成了如今的成果。

数学课型研究和高效课堂研究互相促进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其“数学课型”研究与“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供新视角,注入新活力。研究揭示了基于数学课型的教学方式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形成了推动教学改革的理论成果。

与此同时,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南海区初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并辐射到省内其他地区。

一批年轻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一批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相继出炉。相关课程在省级以上赛课中共获得11项一等奖,其中7项全国一等奖;共计6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多篇获区一等奖;五大课型被收录至《学科教学指南·初中数学》一书,专设“基于课型的教学模式”部分;研究成果在佛山以及云浮、湛江、肇庆、汕头地区和省名师工作室共作了22场专题报告,得到广泛认同。2016年以来,南海区高效课堂评估工作开始以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评估标准,对高效课堂的评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课题研究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展。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数学专家何小亚出席此次活动并高度评价,肯定了课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活动进行了全国直播,线上线下共有1000余人参与,反响强烈,得到广泛好评。

文/图通讯员曹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