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镇有为小学 扬有为教育之帆 走全面育人之路

■有为小学荣获多项荣誉。
荣获“中国移动‘和教育’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教育”专项作品奖、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佛山市学校卫生管理A级学校、佛山健康促进学校、第十六届南海区“詹天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南海区首批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一项项殊荣的背后,是全校师生的努力。2020年,有为小学致力于推进均衡发展,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摆在重要位置,课堂教学改革有更大成效,全校150多名教师每天带着责任,走好教书育人之路。
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创客风暴”
有为小学在2016年艰辛筹建,2017年期盼起步,2018年创新发展,2019年踏浪前行,在2020年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在有为小学,课堂不再是老师教学生的单向输出,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这里,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在这里,“弘有为精神,育时代英才”展示了一种有温度的教育……
去年,有为小学率先配备7名科学教师,并将科学课设置为主科科目,打开学生新思维,引发“创客风暴”,该校正大力开展鹰眼机器人、魔方机器人、VX机器人项目,并荣获多项创客大奖。
有为小学副校长区瑞鹏认为,培养创新学子要从培养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有为小学大力开展“创客风暴”,有两点非常值得推广。一是注重孩子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二是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同时,有为小学18门品牌校本课程理念是“以文化串联世界万物,因世界万物串联课程”,由学校核心经典、“六艺”特色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和环境课程五大模块组成。其中,学校核心经典课程是根本,为学生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新六艺”特色课程是核心;活动课程是拓展和延伸;社团课程是补充和选择;环境课程是前提和基础。
促进教师成长加速学校发展
改革创新天地广,奋发有为正当时。有为小学作为一所新小学,说它新,因其成立时间短,2017年9月建成启用。说它新,因其学生新,三年时间招满58个班级,学生人数已逾2600名,学生多数为新丹灶人,来校时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说它新,因其教师新,全校15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有为小学坚持“强师立校,名师兴校”的发展战略。建校以后,为保证教学质量,校方建立“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梯度培养机制,逐步形成教师发展课程,帮助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有为小学创新通过学校核心经典、“新六艺”工作坊和“三大成长工程”,培育教师“厚底蕴”“乐探究”“广学识”“健身心”“勇担当”“善实践”六大素养,引领教师成长为励志的求索者、博爱的奉献者、睿智的思考者、积极的探究者、正向的导航者、匠心的艺术者。
目前,该校校本课程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美术、国画、版画、陶艺、扎染等学科将拥有自主开发的课本教材,充分体现有为小学教学特色。
“让教职工深入学习办学理念和自主创新,同时开展系列新教师培训,包括师徒结对,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等,实现“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帮扶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区瑞鹏介绍,有为小学倾力打造优秀教师的“孵化器”,有效发挥人才集聚、团队提升、互促优化效应,成为带动教师队伍发展的“主引擎”。
吸纳人才落户为示范片区赋能
有为小学地处丹灶大金智地,毗邻翰林湖生态农业公园。大金智地片区作为丹灶近年重点发展的片区,致力打造成为高端产业聚集、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也承担着丹灶镇孵化育成体系的引擎作用,建成了优质的孵化器、加速器。核心产业与创新创业融合,让该片区成为人才的基站。
翰林湖是南海的生态明珠,曾获亚洲都市景观奖,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爱。而翰林水道范围所覆盖的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翰林父子”“兄弟进士”,一段段佳话流传。
丹灶明确提出,要将城西片区建成“仙湖氢谷+有为水道”,大金片区建成“智能安全产业园+翰林水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促进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布局。
有为小学的建设成为丹灶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要教育配套,也是丹灶筑巢引凤,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其中一环,将满足周边群众和创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大金智地的创新力和翰林水道的生态底色与有为小学的书卷气相融合,呈现出制造文化与农耕文化交织、乡村振兴与城市建设共进、田园风光与产业园区共生的画卷。
欣慰之余,也有感慨,遥想当年,丹灶镇委、镇政府超前决策,优先发展教育,新建创办一流小学,从建设到起步、完善、发展的全过程,创下了有为之乡教育发展的“丹灶速度”。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李阳
通讯员劳锦兴
(《丹灶镇有为小学 扬有为教育之帆 走全面育人之路》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