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好处多6个注意要牢记
散步有益身心,如今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正所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由此可见,散步在养生保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研究表明,散步是人类最好的运动之一。人走路时,身上70%左右的肌肉都在参与运动,这不但有助于锻炼肌肉的力量,还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其实散步可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走路,也有着一些讲究。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让大脑更灵活
大脑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对于身体的控制是交叉的,也就是说,左脑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如果说一边的身体运动比较频繁,那么相应支配的大脑就会比较发达。人在散步的时候,双腿交叉前行,有助于促进左右脑的全面均衡发展,从而使大脑更灵活。
改善心血管功能
经常散步,有助于提高心脏血管的功能,因为在运动的时候,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度会加大,毛细血管会增多,因此使血液可以更加顺畅地到达身体的每个部位。身体的每个组织细胞获得更加充足的氧气以及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肌肉的耐力,从而起到延缓疲劳的作用。
提高心脏功能
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中医也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有研究表明,经常散步锻炼身体的人,心脏的体积要比不爱运动的人大一些,而心脏壁也要厚一些,心脏的容积也会多一些。因此这些人的心脏每次跳动都是强劲而有力的。心脏的舒张时间延长了,那么心脏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心脏健康,提高心脏功能。
减轻体重,降低血糖
如今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跟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有关。坚持散步有助减轻体重,降低血糖。
调节免疫功能
散步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自身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增强。
强腰、补肾、利筋骨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散步能锻炼腰腿,让下肢更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另外,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促进肺功能
散步特别是快走属于有氧运动,能增强肺活量。中医认为,肺主气,肺功能强了,能更好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让人神清气爽。
促进消化
走路能促进肠蠕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排便通畅。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良好的脾胃功能,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延年益寿。
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
很多人成天抱怨压力大,没时间锻炼。实际上,走路恰恰是治疗情绪紧张、解除压力的“良药”。
正确散步讲究多
1
注意选好鞋子
散步时可选一双鞋底较软和厚的旅游鞋或慢跑鞋,鞋底薄走路硌脚,鞋底硬走路会累,太窄的鞋会挤脚,甚至造成运动伤害。
2
注意饭后20分钟再散步
饭后散步要在吃完饭20分钟后进行,以免血液从胃肠过多地跑到肢体,影响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心血管不好或胃下垂的患者,千万不要吃完饭立刻散步。
3
注意散步姿势
要抬头挺胸,微微收腹收臀,两肩放松,手臂自然下垂,前后摆动。走路时足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
步幅因人而异,个子高、年轻、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大步走,反之则步幅减小。如果步速较快,可以加上屈肘摆臂的动作。
4
注意避开污染区
散步要远离空气污染重的地区和时间段,清晨污染重,应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走,最好选操场、树林、小区、河边等人少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结伴同行。雾霾天就不要出门散步了。
5
注意配合体操等项目
让全身都得到锻炼
散步主要锻炼的是下肢。走了一半距离,肌肉、韧带都热了,这时候找个空地做做操、压压腿,或是利用路边的健身器材活动一下,既能调节心率、运动强度,还能兼顾上肢及全身多个关节的运动。
散步间歇时可以做些扩胸运动、腹背运动、体转、体侧、跳跃等,然后再接着走路,让身体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6
注意把握散步的运动量
最快的是疾步快走,和小跑差不多,步速可在5公里/小时左右,这种步速仅适合年轻人。
散步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状态好的情况下,原先每天走5圈,当天可以多走两圈;原先用15分钟走完全程,当天可以稍微加快速度,用12分钟走完。反之亦然。
标准运动量是微微出汗正好,如果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则是运动过量了,必须调整。
(《散步好处多6个注意要牢记》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