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专职调解员 孙汝和
自创“调解十三式”赢得群众好口碑

■孙汝和正在整理一起纠纷案的文字资料。
“家庭状况、性格特点、人员关系……”说起人民调解工作,有着24年调解工作经验的孙汝和颇有心得。从1996年开始,孙汝和扎根在社区基层一线做民警工作,2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基层工作和本地风土人情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而公正、和善的好口碑也让他在丹灶颇有声望,在当地群众心中形成了“有矛盾,找和记”的共识。
在长期的基层人民调解实践中,孙汝和针对较为常见的劳动纠纷、家庭纠纷、经济纠纷等总结出调解心得,自创“和记调解十三式”,从“情、理、法”三方面下功夫,努力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守护一方和谐安宁。
疫情引发租赁纠纷3小时成功化解
3月25日11时,企业主马某打电话到和记调解室,称受疫情影响,其工厂复工延迟、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按时支付房东何某2月和3月的房租和水电费,请求和记调解室帮忙调解,希望何某允许他分期支付。由于马某未能给出明确的分期支付时间和方式,何某不同意其欠租。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
和记调解室接报后,立即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就双方意见不一的情况,孙汝和表示,这次疫情符合不可抗力的构成条件,为争议双方进行了责任划分,并劝说双方当事人找到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经过3小时的调解,马某和何某就租金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马某承诺用10个月结清所欠金额,何某与其和解。
“今年2月~4月,和记调解室接到的纠纷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三分之一。”孙汝和说,纠纷案件数减少也许与疫情期间居民不出门有关,但在疫情期间,家庭纠纷和厂房经济纠纷案较多。
前不久,和记调解室接到一起夫妻吵架闹离婚的纠纷案件。这对夫妻多年来缺乏沟通,丈夫认为妻子花钱大手大脚,一直控制她的开销;而丈夫平时忙于应酬,妻子怀疑他有外遇,导致夫妻发生争吵。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讲述情况时往往还没描述完整即又开始新一轮的争吵。孙汝和把两人隔开,给予双方足够的时间冷静,再分别从两人口中了解情况。了解清楚后,他并不直接判断谁对谁错,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从夫妻相处、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夫妻二人最终和好如初。
总结调解心得自创“和记调解十三式”
在成为专职调解员前,孙汝和曾扎根基层,从事社区民警工作十余年,锻炼出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还总结出了“和记调解十三式”的调解心得。
“和记调解十三式分别是早排查、勤宣传、聚民力、知实况、查档案、稳情绪、摆事实、列标准、论理据、寻平衡、重回访、共复盘、齐反思。”孙汝和说,时代在变化,矛盾的类型也在变化,调解的手段也需要一直更新。他认为,在调解时要根据已经掌握的事情和证据,进行科学分析判断,抓住关键,为纠纷双方分析道理,在情与理、法与理之间找出双方共赢的平衡点。
自成立以来,和记调解室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其中孙汝和还被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为“和记”。孙汝和说,“和记”的外号与他解决的第一单纠纷有关。1996年,孙汝和刚参加工作,有一次接到一起邻里纠纷案件,两个女人因为小孩偷瓜发生了争执。孙汝和分别与当事人双方谈心,了解到矛盾的关键点在于小孩偷瓜,瓜农就此找小孩的妈妈理论。孙汝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对当事人双方进行劝解,最终小孩的妈妈表示愿意支付西瓜的市场价,双方握手言和。自此,村里一旦发生纠纷,村民就会直接找孙汝和调解。
调解室成立不到1年成功调解纠纷58宗
2019年10月29日,和记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截至目前共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58宗,调解成功率97.3%,涉及标的金额为410多万元。调解员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家庭纠纷常在晚上发生,调解到半夜才结束。很多是因醉酒而产生的纠纷,需要等当事人酒醒后才能开始处理。”孙汝和告诉记者,调解员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在线,一旦有调解案件转交,无论哪个时间段,必须随传随到,“白+黑”“5+2”连轴转已是常态。
“看到别人在自己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心中会产生一种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荣誉感。”孙汝和说,正是这种荣誉感,让他坚定了当好一名调解员的决心。
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肖越群通讯员少棠颖
(《自创“调解十三式”赢得群众好口碑》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追逐四季花期酿造一世“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