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8月0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新时代南海家书

    • 总书记这篇讲话为何如此重要
    • 对下半年经济工作 总书记提出要求
    • 学习园地

    第02版:新闻头条

    •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全力抓好三季度经济工作
    • “九个全面”落实省党代会部署
    • 五方面入手 抓好三季度经济工作

    第03版:新闻头条

    • 向海外乡贤发出邀约 打造“全球朋友圈”
    • 南海前 7月招商总额近 730亿

    第04版:基层善治

    •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南海故事

    第06版:基层善治

    • 捐资上亿元 助力家乡发展
    • 打造南海版“向往的生活”

    第07版:熟人社区

    • 全域深化“创熟” 把“零星盆景”打造成“连片风景”

    第08版:观点来论

    •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最终受益者

    第09版:视野资讯

    • 基层治理探索看浙江经验

    第10版:大家事

    • 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速跑

    第11版:大家事

    • “女儿”要报培训班 家长被骗 11万元
    • 明确了!这些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

    第12版:有口野睇

    • 火热盛夏 精彩“篮”不住
  • 数字报首页

10:大家事

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速跑

上半年累计出让工业用地约178.86公顷,是去年同期的2倍

2022年08月05日

    7月18日,南海区西樵镇海儒工业区15.7公顷(235.27亩)地块成功摘牌,由海天集团竞得,未来将投资50亿元,打造大健康产业科技研发平台及产业基地——海天Big H绿色产业集合带项目。

    自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来,南海成为大湾区投资热土。据了解,7月1日,南海上半年已累计出让工业用地约178.86公顷(2683亩),是去年同期的2倍,创历史新高!

    土地资源,是推动城市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要素配置。高效的工业用地,可以为招商引资或增资扩产项目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今年以来,南海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整备了更多的连片土地,为引进优质企业奠定基础。

    A

    规范土地整理 提高审批效率

    利用已租用公有资产的土地转为协议出让扶持企业增资扩产的方式,是南海区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后发布的十条高含金量政策之一。

    土地是万业之源。企业如果连一块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则容易动摇实业初心,更谈不上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南海集体建设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达54%,大量的优质企业无法取得国有用地使用权,只能通过租用村集体土地的方式建厂房。7月26日,广东耀东华装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东华”)取得里水镇沙步工业区地段2.526万平方米国有工业用地使用权。该项目是南海区首个利用已租用的镇属公有资产工业用地转为协议出让的‘十百千’工业培育企业增资扩产项目。

    2021年,耀东华被认定为南海区“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企业,根据《佛山市南海区“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放宽协议出让”的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优先扶持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耀东华可利用已租用的里水镇公有资产工业用地用于增资扩产,里水镇将上述租用的公有资产土地带未拆除的建筑物协议出让给耀东华,由耀东华在约定期限内完成地上建筑物的拆除及重新开发建设。

    “利用已租用公有资产的土地转为协议出让扶持企业增资扩产的方式,是南海区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后发布的十条高含金量政策之一。”佛山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谈到,通过对 “十百千”培育企业原租用的生产经营用地进行再次规划和利用,解决企业增资扩产的空间需求,增强企业在里水镇的投资信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现有成熟的储备用地比例偏低,新引进的产业项目要想落地,大都需要经历征拆、报批、土地平整等环节,尤其是高压线迁改,耗时过长。

    为了加速产业用地落地,区部门以及镇街这些部门既在前期使土地达到供应要求,也使后期企业拿地后即具备用水用电等进场施工建设条件。

    此外,在以镇街为主体推进土地前期整理的同时,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还积极提供便利,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动,尽可能缩短报批时间。

    B

    推动土地连片改造为优质企业造空间

    南海还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步伐,着力推进“工改工”,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带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南海要腾出土地空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这当中的关键一步。

    为了确保产业用地,南海区划定不少于19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红线和10个万亩以上产业用地集聚区,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工业用地。为保障项目落地,南海以“指标跟项目走”、各类重点项目优先为原则分配用地指标,更好地保障产业专项规划的顺利实施。

    南海还加快了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步伐,着力推进“工改工”,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带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近日,南海还印发《“工改工”类“三旧”改造项目全流程管理优化方案》,进一步简政放权,放手让基层实施快速审批及制度创新,尤其是工改工审批程序方面,减少审批环节,加大容缺审批力度,解决工作协同不足、土地整理时间长等问题,为“工改工”项目推进提速。

    此外,南海还创新在旧厂房改造中引入改造权公开交易制度,以制度创新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速。

    《“工改工”类“三旧”改造项目全流程管理优化方案》五大方面内容

    适用范围

    主要对象:改造后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含物流仓储用地)的拆除重建类“三旧”改造项目。

    简政放权

    一、单元计划由区政府直接下放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需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01对符合适用“简易流程”的“工改工”项目。

    02

    属于“一般流程”中项目范围小于 1 公顷或项目范围内涉及超标“三地”情形的“工改工”项目。

    03

    属于“一般流程”中其他情形的“工改工”项目的单元计划审批。

    二、符合条件的实施方案由区政府委托各镇(街道)审批。

    对于不涉及土地征收的“工改工”项目(涉及集转国报批的实施方案纳入本次下放范畴),实施方案由区政府委托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

    按审批流程分类

    类型一不涉及超标“三地”的“工改工”项目;

    类型二涉及超标“三地”的“工改工”项目。

    建立容缺预审机制

    对实施方案、“三旧”改造用地报批、公开出让业务容缺预审。

    01

    单元计划批复后,有些“工改工”项目在实施方案、“三旧”改造用地预审阶段可同步开展。

    02

    符合条件的“工改工”项目的供地,可先将产业准入条件、监管协议草案等材料提供给区自然资源部门,由区自然资源部门提前介入,缩短审批时间。

    容缺审批

    建立重点“工改工”项目清单,容缺法定控规审批实施方案、集体(国有)土地完善转用手续。

    简化审批

    同步报批机制、并联审查机制、简化历史文化资源要素调查程序、简化工改工项目单元计划、实施方案调整程序。

    01

    同步报批机制

    ●属于简易流程中已批控规执行和地块开发细则执行的“工改工”项目,可申请单元计划、实施方案一并编制,一并申报,一并审批。

    ●“工改工”项目实施方案可与“三旧”改造用地报批手续一并申报,实施方案与“三旧”改造用地报批手续按顺序先后批复。

    02

    并联审查机制

    ●对于采用同步报批方式申报的多个事项,可视实际管理需要,简化或相互容缺相关申报材料;

    ●对于同一区需开展部门内部会审和部门外联审的,可采用同步征求方式一次性征询多个事项的审查意见。 

    03

    简化历史文化资源要素调查程序

    由于“工改工”项目很少涉及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在历史文化资源要素调查上简化调查程序。

    04

    简化“工改工”项目单元计划、实施方案调整程序

    ●条件符合不涉及超标“三地”,且实施方案审批权限在区政府的“工改工”项目,如项目范围变动超过原面积10%(调整后不小于 1 公顷),且不涉及权利主体改变、改造模式及改造类型变更、补偿利益分配调整的,可执行单元计划、实施方案调整审批简化程序。

    ●执行调整审批简化程序的,单元计划、实施方案调整须一并申报。

    ●全域土地整治案例

    丹灶发放全区首批“三券”确认书助推土地整治再加速

    7月21日,南海区丹灶镇举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暨“良银心”千亩水田签约启动仪式。丹灶发出了南海首批“地券、房券、绿券”确认书。

    作为全省唯一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地区,南海在原有“地券”基础上,率先探索“房券”“绿券”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土地异地归并腾挪。在“良银心”千亩水田项目建设规划中,丹灶以良登村25.3公顷(380亩)连片农用地承包期到期为契机,探索运用“房券”政策,对于积极参与垦造水田工作后续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村集体,给予一定面积“房券”奖励。

    “村集体只要拿出一亩农用地用于垦造水田,政府将给予其300000元/公顷(20000元/亩)的一次性现金奖励,专款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同时每亩为其兑付20平方米产业保障房。”丹灶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冯世荣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水田垦造与“房券”挂钩赋能土地价值,加速了空间格局重构,还能让村民享受到真正的政策红利。

    此次良登村25.3公顷(380亩)农用地连片流转集约后,丹灶镇政府将自行统筹使用垦造水田指标,并主导开展农业招商。冯世荣透露,丹灶将结合省有关政策,探索试行“点状供地”,在上述农用地附近预留约1.33公顷(20亩)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单独选址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以此吸引农文旅项目落户,未来既可以打造若干成规模的鱼稻、虾稻综合种养基地,并考虑探索氢水农业,也能发展民宿、餐饮等业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土地价值将得到提升。

    “如果农户自行种植水稻,每亩年收入只有1万元出头,算上各种成本基本没钱赚,因此大家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良登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标英说,通过政府统筹开发,25.3公顷(380亩)农用地每年可为有关村集体带来28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黄婷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