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05月2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
    • 到 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 71个项目齐发力 投资达 845亿元
    • 科创南海活力足 俘获湾区青年心
    • 部署开展2023高考护航行动
    • 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

    第A02版:要闻

    • 用福利贺良缘 赢取人才“芳心”
    • 南海老班长 亮剑竞技场
    • 以科技为后盾 深耕细分领域
    • 大沥河东大三丫地块摘牌
    • 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 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A03版:大沥观察·

    • “好声音”唱响全网“中心大沥”火出圈
    • p25

    第A04版:要闻

    • “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沙龙引发关注
    • 从“被动拆”到“自愿拆”桂城拆违有力度更有温度
    • 线缆低垂路面存隐患交警爬上车顶“抢修”

    第A05版:镇街

    • 专注金属3D打印技术当轨道交通“保健医生”
    • 持续创建“五好”关工组织
    • 奶茶捧在手安全记在心
    • 封闭安全出口一沐足店被罚

    第A06版:教育

    • 多读书立大志 成为有用之才
    • 大圃中学扩建项目力争9月投用
    • 亲子如何沟通?社工为家长支招
    • 模拟法庭进校园学生变身“审判长”
    • 下好教育“一盘棋”盘活教育“一池水”
    • 佛山市南海公有资产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公告(物业招租)

    第A07版:网红

    • 南海之能举足氢重
    • MV《你好大沥》追梦之歌唱响全网
    • 综艺《来活了兄弟》南海元素霸屏吸睛
    • p54

    第A08版:天下

    • “扯”证不回户籍地 可以去哪里办?
    • 扩投资稳增长各地招商引资“忙”起来
    • 从严惩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 新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超1000家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4:要闻

“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沙龙引发关注

南海殡仪馆将定期开展生命文化沙龙活动,动员市民参与生命文化教育事业探讨

2023年05月26日

    ■“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

    ”分享交流沙龙。

    5月24日,记者从南海民政局获悉,近日在“千灯湖制高点”魁星阁举办的“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分享交流沙龙,引发全国殡葬行业的关注和大力点赞。

    各方点赞

    “这场跨界沙龙,把殡葬带上了一个新舞台,别有温度!”

    殡葬工作是生命传承的事业,是生命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浙江省温州市殡仪馆支部书记周日松直言,通过媒体报道,看到这场以“敬与畏传与承“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分享交流沙龙,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大咖、行业精英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分享探讨传统死亡与生命文化的拓展维度,开发殡葬服务中应有的人文温度,这场思维火花的碰撞势必推动市民对殡葬行业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江苏海润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天华点赞,南海殡仪馆举办的这场活动把殡葬文化带上了新舞台,创意、组织、效果都很赞。

    同样对活动赞不绝口的盛兰联创创始人李爱兰表示,南海这场以“敬与畏传与承”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和生命教育交流分享沙龙,无疑是在向生命致敬,同时也是不断给予生命事业更多的精神空间。她认为,如何建设、保留、延续人的精神生命,让逝者的精神继续活在生者心中,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殡葬人的使命,生命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一群有智识、有理想,有追求的先进者,用他们的胆识和情怀去感化与改变身边的人。

    “生命是文化、是哲学。”江苏省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宣教科科长郭龙认为,生命文化是关于人生命的文化,是对生命的看法和对待生命的态度,而殡葬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文化,是关乎生命的最后尊严,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生死观、殡葬观,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寄托哀思、弘扬孝道、传承精神。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领悟。湖北省襄阳市殡仪馆副馆长刘琳坦言,这次活动不仅仅是恰当时机、方式和谐。更关键的是为殡葬行业的文化宣传起了个好头,为殡葬事业的良性发展树立了正确方向,借助此类传播方式,把生命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提升殡葬形象与社会地位。

    河南许昌殡仪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美霖表示,几位大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分享推动生命文化教育的做法,感受生命的意义,他们都是感知力很强的专家学者。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尊重生命,知晓生命的可贵,从尊重到敬畏到欣赏到赞美,一步一步地让生命教育从无知到个人觉醒,从而让每个鲜活的生命活得更灿烂,这样的跨界沙龙,不提“殡葬”,别有温度!

    广东省东莞市殡仪馆副馆长熊芳芳表示,这场沙龙通过各界专家用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新时代生命教育的价值指向,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享受生命,“向死而生”才应是当代人有责任担当的生死观,坦然面对死亡、积极向上生活,唯有洞察了生的意义,才能赋予终局一种超越现实的神圣性,才能让每一个必然的死亡写满生命的温暖与动容,而殡葬人在民生服务的特殊窗口不仅是生命的摆渡人,更是生命故事、传统文化的记录人和传播者。

    浙江省三门县厚福园生命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徐焱认为,未来可以探索把这种沙龙整合成一个弘扬正能量(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引导人生意义(向上,向善,向前,向好),推动社会服务(含殡葬)的文化沙龙新模式。进一步形成研究、服务两用,公益、效益兼顾的生命文化组合闭环模式。

    广东省深圳市殡仪馆熊雄说,这场沙龙引导人们积极而生,向上而活,尤其是南海即将开建的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将规划死亡感知教育,对民众特别是对青少年探索生命意义的思索,会有所顿悟,有所改观的。

    寄语南海

    “把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建好,在整个行业起示范作用”

    做殡葬就要做文化。中国殡葬协会顾问兼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宏阶为南海即将开建的生命文化教育基地点赞,这对社会、对殡葬行业人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希望南海把基地建好,在整个行业起示范作用。当下的殡葬业已经演变成生命服务业,民生保障业,文化传承业,殡葬业未来发展就是要与生命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才会体现出它更大的价值和生命力。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魏童认为,生与死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都要正确面对死亡,积极直面人生,而南海殡仪馆主动承担社会职责,意识到生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大课堂”的功能,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让人们正确认识死亡,积极面对人生,值得同行们学习。

    陕西省西安市殡仪馆业务一部副主任洪济安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群众对殡葬需求多元化,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而是要让逝者家属更有体验感、参与感,从而变主动为互动,通过有形的产品,更贴心文明的服务和难忘的体验,不断提升满意度,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沈宏格强调,早在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就提出殡葬企业要着力培育现代殡葬文化,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这次沙龙既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也是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探索,更是对殡葬服务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有助于将殡葬场所打造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传递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空间,提升殡葬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殡葬的关注以及殡葬场所所体现的人文和生命内涵逐渐形成了殡葬文化,殡仪馆有优势成为生命教育和文化的场所。”梅州市殡仪馆馆长冯燕飞说,殡葬人传承的是“亮灯精神”,就是点亮亲人们心里的光,让离别变得温暖。

    在一线工作的周小双、陈然、高东旭、林子安等几位年轻殡葬员工感慨万分。他们直言,南海民政开建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是孕育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的摇篮,不仅仅让这个殡葬圈子里的人知道生命教育文化的意义所在,也能让新的群体,新的受众传承传统文化,发扬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久将来,这个话题能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被大家认识、了解、认同,正确看待生与死,珍惜生命,传承精神,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南海殡仪馆班子成员纷纷表示,南海殡仪馆已经在社会宣传层面上先试先行,在南海区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今年更是创新思路,开展两期生命文化教育交流沙龙,就是要走出“忌讳圈”,以对话为始为缘,引起公众的关注,引导市民共同绘就生命文化教育愿景和思考,传递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强化生命文化教育意识。展望未来,南海殡仪馆将定期开展生命文化沙龙活动,动员不同身份、不同领域的市民朋友参与到生命文化教育事业的探讨中,通过碰撞思维火花,把专家学者们的“金点子”转化为南海馆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金钥匙”,达到“1+1>N”的效果,切实把生命文化教育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广做深。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章佳琳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