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地风景如画 小阵地彰显幸福
桂城建设超300个“四小园”,投入资金逾1000万元

■平胜社区瓜步村改造后的 “榕树头”。

■东二社区 “四小园 ”。
走进桂城的农村社区,处处皆绿意,步步是风景。一个个散布在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四小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成了村民闲话家常的“榕树头”、孩童嬉戏玩耍的小乐园和归园田居体验农耕生活的“东篱下”。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村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近年来,桂城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战场,用“绣花针功夫”细致勾勒乡村生态板块,腾出空间、累计建设“四小园”超300个,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风格各异的“四小园”与色彩缤纷的墙绘、水清岸绿的河涌、干净整洁的村道等,共同交织成一首首打动人心的田园诗。
小园地收获大赞扬
走进平胜社区,不时能遇见一方迷人的绿意。或是一块小菜园,青翠饱满的生菜一排连着一排,长势甚是喜人;又或是一片小花圃、小公园,老人们坐在屋前的石阶上,一边看着近在眼前的公园春景,一边惬意地说着悄悄话。
平胜社区瓜步村思贤里天天乐百货旁有一片小公园,居民邓伯的屋子就坐落在这片公园的怀抱里。红色的石砖小径、丰茂开阔的草地、红绿相间的绿化带,公园里还有数棵高大的桂花树点缀其中,微风过后,留下一地黄花、满园沁香。
说起家门口的这个小公园,邓伯赞不绝口。“以前这里是一块烂地,蚊子老鼠特别多,现在变靓了,蚊子老鼠也基本没有了。”“没改造前,下大雨还会浸水呀,现在都没有啦。”邓伯连连说了几声“好”。
离邓伯屋前小公园几步开外,还有一个“榕树头”。从前,村口的大榕树是村民们纳凉闲聊的好去处,如今,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焕然一新、有运动设施有桌椅凉亭的小公园成了村民新的“榕树头”。
“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线整治”“暗渠化”、公共设施和道路维护……近年来,桂城各农村社区通过一系列专项整治,将长期阻碍村居美丽宜居建设的黑点、霸占集体土地的违建物彻底铲除,腾出空间建成“四小园”、停车场和各类环境优美的节点。迄今桂城累计建设“四小园”超过300个,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
小阵地有着大联系
“四小园”建好了,如何做好后续打理和管养?对此,各社区有自己的妙招。
平胜社区广泛动员企业、学校、亲子家庭,组建起一支恒常维护团队——“爱花家”植物养护团队。团队不仅是村居“四小园”的守护者,还是河涌环境的守护者、主题墙绘等多元活动的参与者,在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维护美、传播美。
此外,平胜社区以“公益菜园”模式,组织志愿者自发参与种植、收割,待“公益菜园”的农作物成熟后进行公益售卖,所得资金将用于“公益菜园”的维护及社区公益服务,以循环种养建立长效管养机制。
平南社区则把“四小园”的主要管养权交给居民。
“我们双管齐下,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日常清洁打理,并由我们的党员居民认领管养。”平南社区片区管理员黄柱来介绍,目前平南社区已建成“四小园”29个,每个“四小园”都有一个展板,上面除了党建文化宣传,还会说明由谁负责管养。
李东成是平南社区“四小园”管养员之一,负责管养3个“四小园”,祥罗村罗冲大道10号便是其
一。
“我负责的3个小公园就在我家楼下,每天下班我都得去看看里面干不干净、物件有没有损坏,有时候还要浇浇水。”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李东成告诉记者,“10号”小公园以前是一栋废弃的危楼,年久失修已出现了坍塌。2022年,社区对该地块完成改造,曾经的“危险地带”变成了居民休闲场所。
小方圆蕴含大心意
虽然一个个“四小园”是由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改造而来,但在规划建设“四小园”的过程中,各农村社区绝不含糊。
走在平胜社区村道上,宽敞平坦的村道两侧,停车场与“四小园”相辅相成、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停车位如同建设在花团锦簇的公园里。当曾经的“停车难”问题被解决,当人们沿着干净的村道,看见美丽的墙绘、生机勃勃的“四小园”将家园环抱,“诗与远方”就在眼前。
“哪里用来建停车场,哪里用来建小公园,我们都会召集代表们进行商讨。”平胜社区党委委员梁灼森说,有了村民的响应和参与,“四小园”的打造和管养才会越走越好;接下来平胜社区将再接再厉,对通过清拆腾出的空间继续做好规划,不断提升乡村品质。
“小公园设计图出来后,我们会到村子里走走,问下周边居民的意见。”平南社区片区管理员黄柱来介绍,社区从2021年开始建设“四小园”,在着手项目之前做了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四小园”的规划过程中,社区更是积极实地走访、召开代表会议等,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务求打造出令居民满意、受居民欢迎的“四小园”。
当一块块“脏乱差”的烂地摇身变为一个个美轮美奂的小公园,用心用情用力做出的努力,使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满意度持续提升。
文/珠江时报记者刘杭通讯员孔锦滔图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