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快速攀升 五年再造“新丹灶”
一图读懂丹灶镇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9月29日,南海区丹灶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丹灶镇党委副书记何敏仪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发展成绩,为五年再造一个新丹灶谋篇布局。
五年砥砺奋进
丹灶交出亮眼成绩单
坚持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产业格局深刻重塑:氢能产业、智能安全产业、日资企业“三箭齐发”,生命电子、芯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集聚。
●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拆除整理土地8000亩,新建近百万平方米产业载体。
●产业招商硕果累累:引进徐工集团、百事公司、日本米思米等一大批业内龙头企业。
●创新创业势不可挡:佛山仙湖实验室落户,广东省科学院仙湖科创加速器、院士成果转化中心等全面启动;全镇高新技术企业从26家猛增到278家,拥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从13家增加到46家,全镇引进院士项目17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加速器十条”政策,出台《丹灶镇扶持企业发展奖励办法》《丹灶镇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意见》。
优化基层治理幸福丹灶和谐稳定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疫情防控保持零确诊病例的成果;28个村居全部通过“平安村居”复评验收;实现重大交通事故连续两年大幅下降。
●农村治理和谐有序:上榜“2020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持续抓好“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成立首个综合调解工作室。
●民生福祉大有改善:“四横三纵”的交通主干网络加速形成;2017年至今增加优质学位11233个;16个村居获评“佛山市健康村居”,建成19所五星级社区幸福院并投入运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读书驿站及28个农家书屋高标准落地。
推动城乡融合城镇魅力无限
●城乡融合特色鲜明:以“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为核心,实施“三集中、三活化、三提升”,扎实推进“三旧”改造,协同推进丹灶、金沙旧城区提升与城西、大金新片区建设。
●乡村振兴大步推进:启动196个乡村振兴项目;仙岗、良登、塱心入选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入选市“百里芳华”示范带。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仙岗古村获“佛山十大醉美古村”称号;澹如书屋、翰林书屋成为网红打卡点;成功举办康有为文化节、康园论坛、罗行竹编文化节等活动;开展“有为水道”历史文化研究。
坚持环境塑形八方英才近悦远来
●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全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建成污水处理设施41座、截污管网140多公里;升级改造230座农村公厕;整治田头棚1000余个,提升16万平方米,建设示范棚舍2500平方米;完成“三线”整治10余公里。
●生态优势日益彰显: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完成河涌清淤25.6万立方米;通过“森林小镇”考核验收;金沙岛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翰林湖获亚洲都市景观奖。
开启新征程
五年再造一个﹃新丹灶﹄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聚焦转型升级,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能级大跃升
●打好组合拳,推动主导产业全面发展
持续强化新能源和智能安全两大产业主导地位;高标准打造仙湖氢谷和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加快推进仙湖氢谷特色小镇、中岩泰科产业园等载体建设;以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建设佛山仙湖实验室;用好力合星空·728创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氢能源全产业链;积极引进智能安全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升级“五金共享制造平台”。
●致力强招商,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成势
加速推动芯片研发制造、生命电子、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实行“链长制”,强化核心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招商;以五星级标准形成闭环式全程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滴灌式精准服务;对已落户的徐工集团等重点项目要全程跟踪、主动服务。
●打造新高地,培育创新创业强劲势头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利用佛山仙湖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内部技术中心;借助南海区“鲲鹏人才计划”,发挥科技镇长、院士项目、产业服务平台等优势链接人才资源;落实“加速器十条”政策。
聚焦空间再造,
坚持文化铸魂,
推动城乡发展大融合
●高水平谋划功能布局
“仙湖氢谷+有为水道”板块,聚焦“两高四新”现代产业,加快形成“科创经济+产业集群+文化创意”的城西范式;“智能安全产业园+翰林水道”板块,以建设“打造安全产业总部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为目标,致力将大金片区打造成为“高端产业聚集、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丹灶城区、金沙城区城市形态提升。
●高质量开拓发展空间
重点突破城西片区、大金智地、华南五金产业基地等千亩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项目,到2023年完成4900亩拆除任务和116个村级工业园的整治提升工作。
●高标准建设交通路网
推动季华路西延线、博爱大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中线公路等路网规划建设;加快荷桂路、丹横路拓宽改造、樵金北路环境提升、丹灶大道路面提升等工程进度;规划建设仙湖隧道;完善氢能永久会馆、南海实验学校周边交通配套。
●高规格打造文化名片
加大对古建筑、古树古井的保护力度;加快有为水道沿线工程建设,推动仙岗、西城精品民宿等文旅项目落地;高质量打造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仙湖亮化及灯光提升工程;将翰林湖公园打造成“耕读文化”主题公园;举办好康有为文化节、康园论坛、竹编文化节等特色活动。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攀升
2016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08.25亿元增长至149.56亿元,年均增长8.4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12.6亿元增长至320.7亿元,年均增长10.82%;
税收总额从17.09亿元增长至25.34亿元,年均增长10.35%;
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99位跃居至第40位。
聚焦环境提升,坚持污染防控,推动生态环境大优化
●大力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实施重点区域的污水管网建设,以及丹灶城区和金沙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加速推进重点片区和工业园区雨污分流;全力实施“三线”整治、田头棚整治、“厕所革命”;完善垃圾处理系统。
●着力涵养靓丽生态底色
加快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碧道绿地、湿地展馆、生态通廊建设;有序推进官山水系、大洲河流域治理。
●全力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固废处置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整治相关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
聚焦安全稳定,坚持执政为民,推动基层治理大提升
●坚守安全底线,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推进“平安细胞”和智感安防小区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持续开展摩电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坚持执政为民,增进群众福祉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筹建南海八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体建设;2022年底前实现社区幸福院100%覆盖。
●坚定提升效能,优化治理秩序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大对土地出让、农村“三资”管理、工程建设招投标、“三重一大”事项等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督;构建“一中心统筹+多部门驻点联合+村居基层预防”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阳吴泳通讯员丹宣本版制图/江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