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建成 40个垃圾分类试点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率队检查里水垃圾分类情况

检查组在里水中心小学查看餐厨垃圾回收情况。
9月5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衍诗一行来里水镇检查《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实施情况。市、南海区人大办相关负责人员,里水镇市政办、检查点居民代表、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等共同参观里水垃圾分类示范点的建设情况。
当日,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里水万科金色溪谷小区、里水中心小学、新兴社区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的方式,详细了解里水镇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在各个参观点,各相关负责人分别详细介绍里水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作情况,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和收集容器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工作情况等。在现场,检查组还查看垃圾分类运输设备,了解垃圾运输线路;并询问了工作人员关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及投放情况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落实情况等。
据了解,为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2017年,佛山在南海区试点推行生活垃圾源头细分工作,并开始逐步在全区推广,已初步形成示范效应。截至目前,里水垃圾分类试点有40个。
在检查过程中,王衍诗认为,里水在加强条例的学习宣传、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建设方面仍有不足,落实程度还需要加强。南海区副区长陈绍文也指出了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如市民分类的意识普遍不高,积极性不强。
接下来,里水镇将针对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切实增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准工作重点、难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垃圾分类各项工作。
另外,党员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居民形成做好垃圾分类、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环境。
撰文/摄影 梁锦丹
供稿 杨敏红